姜皮,又称干姜皮,是指鲜姜(姜茎特别是老姜)的外皮。在中医药理论中,姜皮被认为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,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和药膳中。本文将从姜皮的起源、药理作用、主要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,揭示姜皮这一中药材的珍贵之处。
一、姜皮的起源与采集
姜是一种常见的作物,其茎块(姜根)广泛被用于烹饪和药用。而姜皮则来源于鲜姜的外皮,既可以来自新姜,也可以来自老姜。在中药材中,以老姜皮的药用价值更为显著,因为老姜皮中的化学成分更为丰富。姜皮的采集通常在姜的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,采集后进行晒干,最终形成姜皮的成品。
二、姜皮的药理作用
1. 辛温化湿,理气止痛
姜皮因其辛温的特性,具有温暖身体、散寒解表的功效。在中医理论中,姜皮属于“辛温药”,可以帮助人体驱寒、祛湿,从而起到理气止痛的作用。对于一些风寒湿痹、胃肠寒痛等疾病,姜皮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中,起到舒筋活络、止痛除热的作用。
2. 健脾开胃
姜皮还被认为对脾胃有益,具有健脾开胃、促进消化的功效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姜皮味辛温,可以除湿,能散寒,能补阳,调和脾胃,开胃下气。”因此,一些对脾胃不佳、食欲不振的患者,常常可以通过服用姜皮来改善症状。
三、姜皮的主要应用
姜皮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,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。首先,姜皮常常被用于中医方剂的配伍中,如《外感证论》中提及的小柴胡汤以及《伤寒论》中的桂枝枳实理中汤等,这些都是被广泛应用于“外感证”的经典方剂。其次,姜皮还可以用于药膳的烹饪中,比如在传统的姜母鸭中,姜皮的加入不仅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,还可以起到祛湿散寒的作用。
四、姜皮的现代研究及应用前景
在现代医学研究中,姜皮的药理作用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。研究发现,姜皮中富含生姜酚等成分,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菌等作用,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。因此,姜皮在很多现代医学专家看来,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。未来,姜皮可能会在食品保健品、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。
总结:
姜皮作为中药材中的珍贵宝藏,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。通过对姜皮的起源、药理作用、主要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行探讨,我们不难发现,姜皮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其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地位,而是将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,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更多的人们应该关注姜皮,给予它应有的关注和重视,让这一中药材的珍贵之处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。
领取100部中医国学资料,添加 微信:646703349 备注:领资料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n231.cn/8010.html
相关推荐
-
甘遂-中药材-的功效与应用探析
甘遂,又名甘遂子,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。其功效与应用在中医药领域中备受关注,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甘遂的功效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。 一、甘遂的来源与性味归经 甘遂为翠雀科植物甘遂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性味辛、温,归肝、脾、大肠经。甘遂原产于中国,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甘遂的采收一般在春、秋季节,待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摘,晒干后去壳,便得到了常见的中药材甘遂。 二、甘遂的功效 1. 灭风止痉:甘遂具有独特的祛风镇痉作用,对风证痉证有良好的疗效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中风、癫痫、痉证等疾病。 2. 润肠通便:甘遂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,能够促进大肠蠕动,缓解便秘情况,对于防治肠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。 3. 清热解毒:甘遂对于热毒有一定的解散作用,能够清热解毒,适用于治疗痈肿疮疡、湿疹瘙痒等疾病。 4. 舒肝息风:甘遂具有舒肝息风的功效,对于头痛眩晕、抽搐痉挛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 三、甘遂的临床应用 1. 治疗中风:甘遂具有祛风镇痉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、言语不利等症状。 2. 缓解癫痫发作:甘遂对癫痫的镇痉作用明显,可辅助治疗癫痫的发作,减轻病痛。 3. 缓解便秘:甘遂能够润肠通便,对于慢性便秘患者有良好的效果。 4. 治疗痈肿疮疡:甘遂清热解毒的特性,使其成为治疗皮肤痈肿、疮疡的常用中药。 四、甘遂的使用注意事项 1. 甘遂性味辛温,用量宜小,过量易伤肝肾而引起中毒。 2. 孕妇、产妇及小儿禁用甘遂。 3. 服用甘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切忌私自增减剂量。 五、结语 甘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。其功效与应用备受关注,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。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,使更多人了解甘遂的功效与应用,同时增强对中药材的认识,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2024年1月5日240 0 -
桑菊饮-中药方剂-
桑菊饮-中药方剂– 桑菊饮是一种具有养血、清热、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,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桑菊饮是由桑叶、菊花等药材制成,具有良好的药效和临床应用价值。本文将对桑菊饮的功效与配方进行研究,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桑菊饮的知识。 一、桑菊饮的功效 1. 清热解毒:桑叶、菊花等药材富含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,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热病、风热感冒等症状。 2. 养血止血:桑叶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,具有养血止血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、贫血等症状。 3. 缓解咽喉不适:桑叶、菊花等药材具有润肺、清热的功效,可用于缓解咽喉肿痛、咳嗽等症状。 二、桑菊饮的配方 桑菊饮的制作配方主要包括桑叶、菊花、蜂蜜等药材。具体的制作方法为:取桑叶30克、菊花10克,将桑叶、菊花加水煎煮,待药液冷却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服用桑菊饮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酌情调整药材用量,避免过量服用导致不良反应。 三、桑菊饮的临床应用 桑菊饮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,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其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、咽喉肿痛、出血性疾病、贫血等症状的治疗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根据个体情况适量饮用桑菊饮来调节身体状况,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。 四、桑菊饮的药理研究 1. 桑菊饮对免疫系统的影响: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桑菊饮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,增强机体抵抗力,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。 2. 桑菊饮对溃疡的治疗作用:实验研究表明,桑菊饮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的作用,对消化系统溃疡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 五、桑菊饮的药物安全性研究 桑菊饮作为传统中药方剂,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,具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服用桑菊饮时应注意个体差异,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的发生。另外,在服用桑菊饮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的用量用法进行,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。 六、总结 桑菊饮作为一种具有养血、清热、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,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。随着对桑菊饮的深入研究,相信其更多的药效和药理特点将会被发现,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帮助。在未来的研究中,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桑菊饮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,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2023年12月25日225 0 -
达原饮-中药方剂-
在中国传统医学中,中药方剂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其中,达原饮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,历史悠久,药效显著。本文将从达原饮的历史渊源、药理作用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。 一、达原饮的历史与渊源 达原饮作为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,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医学著作《伤寒杂病论》。据文献记载,达原饮最早由张仲景创制,用于治疗某些温病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。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,在现代,达原饮已成为中医临床上治疗部分疾病的重要处方之一。 二、达原饮的药理作用 达原饮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,具有清热解毒、润燥生津、理气和胃、调整肠胃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。其中的黄芩、黄连等药物含有较高的黄酮类、生物碱等活性成分,具有明显的抗炎、抗菌功效;而生地、麦冬等药物则具有滋阴清热、益气生津的作用。综合来看,达原饮的药理作用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方面,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。 三、达原饮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由于其显著的药理作用,达原饮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研究表明,达原饮对于温病疾病、疟疾、痢疾等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,尤其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,其疗效更加突出。在临床中,达原饮常常被作为中药辨证施治的一种重要手段,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治疗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 总之,达原饮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,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并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应用。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,将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药理价值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2023年12月23日151 0 -
禹余粮丸-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-新探
禹余粮丸是古代名医张仲景所传世的经典方剂之一,被收录在《伤寒论》中的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一章中。该方剂以其独特的药性和治疗效果在中医领域备受推崇。本文将针对禹余粮丸-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进行深入探究,解析其药方组成、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,带您一起探寻这一古老中医秘方的奥秘。 首先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禹余粮丸-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的基本方剂信息。据记载,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中指出禹余粮丸的适应病证为“温病而寒,与吐下自下利者,阳湿阴痰饮;或温病大結,不知食,时明时闇。”这说明禹余粮丸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、温煦不解、饮食不下等病症。方剂组成包括赭石、桂枝、大黄、干姜、人参、甘草等,这些药物搭配合理,互相协调,具有温中散寒、泄痰化湿、理气化滞的功效。此乃张仲景智慧结晶,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。 其次,我们来探讨禹余粮丸-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的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。禹余粮丸具有温中散寒、泄痰化湿、理气化滞等功效,特别适用于治疗温病寒热错杂、胃寒不和、肠道瘀滞等证候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梗阻、胃肠功能紊乱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,有很好的疗效。而且在治疗湿热痢疾和结淤肠道阻滞等病症方面,禹余粮丸也有一定的疗效。通过对禹余粮丸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探讨,我们更能深刻理解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独特的疗效。 综上所述,禹余粮丸-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作为张仲景的经典方剂之一,其药性功效和临床应用备受关注。通过本文的分析,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古老中医秘方的奥秘所在,相信禹余粮丸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将继续展现出更为卓越的疗效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2024年1月2日229 0 -
菜蓟-中药材-
菜蓟(学名:Cirsium japonicum DC.)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,其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使用。菜蓟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,又具备着现代药用的重要价值。本文将从菜蓟的外形特征、生长环境、药用价值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探讨。 菜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可达一米以上,茎直立,具有分枝和紫色花冠。菜蓟主要分布于中国、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,喜欢生长在环境湿润、土层肥沃的草地、山坡和路旁。菜蓟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夏季盛花期,这时的植株含有大量有效成分。 菜蓟在中药材中一直拥有重要地位,其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,常用于辅助治疗肝炎、乳腺炎、胆结石等疾病。在传统中医理论中,菜蓟属于清热解毒、清肝明目的药材,具有疏肝理气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此外,菜蓟还被认为有助于调节女性内分泌、减少乳腺疾病发生的作用,因而在妇科药物中应用广泛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菜蓟的药用成分及其药理作用。菜蓟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、多糖、挥发油等化学成分,这些物质赋予了菜蓟诸多药理活性,如抗炎、抗氧化、免疫调节等作用。研究表明,菜蓟具有较好的肝保护作用,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,减缓细胞氧化损伤,对肝功能不全、脂肪肝等疾病有一定疗效。 在现代医学和保健领域,菜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有关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深入研究菜蓟中的活性成分,开发了一系列药物和保健品,如菜蓟口服液、菜蓟软胶囊等,用于辅助治疗各类肝炎和调节女性乳腺健康等问题。同时,菜蓟作为一种天然草药,其在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也备受关注。 尽管现代研究不断发现新的药用价值,但菜蓟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地位并未因此而衰退。传统的草本植物资源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文化宝贵的一部分,因此菜蓟作为重要的中草药材,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。 总之,菜蓟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,既承载着悠久的传统药用价值,又具备着显著的现代医药应用前景。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文化和植物药物的认识不断深入,相信菜蓟的药用价值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应用。
2023年12月29日166 0 -
越鞠丸-中药方剂-
传统中药越鞠丸由多种中药组成,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。它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,被认为对一些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。本文将介绍越鞠丸的起源、成分、药理作用、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展,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中药方剂。 一、越鞠丸的起源 越鞠丸最早见于《景岳全书》,其原方为越鞠丸、?子?麻丸,系明初名医王孟英所著之医书。越鞠丸原方是由中药美极炼制,具有活血止痛、化痰化瘀、调经止带之功效。后人在此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,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加有效。 二、越鞠丸的成分 越鞠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薄荷、丹参、牡丹皮、川芎、当归等,这些中草药均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。薄荷能散风清热,丹参能活血化瘀,牡丹皮能凉血止血,川芎能舒张血管,当归能活血调经。这些成分相互配伍,共同发挥着越鞠丸的药效。 三、越鞠丸的药理作用 越鞠丸具有祛风活血、化痰止咳、调经止带的药理作用。在中医理论中,风、痰、血、瘀是导致疾病的常见因素。越鞠丸能够平肝熄风,活血化瘀,清热化淤,调和气血,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。 四、越鞠丸的临床应用 越鞠丸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,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疼痛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血瘀、痰火郁结等疾病。例如,对于风湿关节痛患者,越鞠丸能够有效舒筋活络、缓解疼痛;对于痛经患者,越鞠丸则能够调理气血、舒畅经脉。在中医临床中,越鞠丸常常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应用,以达到更好的疗效。 五、现代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,越鞠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和验证。许多研究发现,越鞠丸的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血栓、抗氧化等作用,并且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这些研究结果为越鞠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。 总之,越鞠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在现代医学中,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越鞠丸的药效与应用,充分发挥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独特优势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2024年1月10日214 0 -
大黄甘草汤-中药方剂-的功效与应用
大黄甘草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经典方剂,历史悠久,被广泛应用于临床,具有显著的药效和疗效。下面我们将从大黄甘草汤的组成、功效、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。 一、大黄甘草汤的组成 大黄甘草汤是由大黄、甘草、芒硝三味中药组成的。大黄具有泻下通便、清热燥湿的功效,甘草具有和中调和、解毒祛痰的作用,芒硝则有利尿通淋、消肿化痰的功能。这三味中药相互配合,发挥着协同作用,能够有效地治疗相关疾病。 二、大黄甘草汤的功效 大黄甘草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痰饮内蕴所致的各种疾病,包括感冒、咳嗽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泌尿系统感染等。其功效主要体现在清热泻火、利水消肿、通利大肠、止咳化痰等方面。尤其在治疗便秘和咳嗽方面,大黄甘草汤表现出良好的疗效,深受患者和医生的信赖。 三、大黄甘草汤的应用 在临床上,大黄甘草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医内科、儿科、消化科等疾病的治疗中。尤其是对于湿热痰饮证的患者,大黄甘草汤是一个较好的选择。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该方剂,或者在中医药店购买现成的药片或颗粒剂来服用。在使用过程中,应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建议来,避免出现不良反应。 四、大黄甘草汤的副作用 尽管大黄甘草汤疗效显著,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。其中最常见的是可能引起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。此外,长期大剂量使用也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些影响。因此,在使用大黄甘草汤时,应严格按照医生的用法用量来,避免出现不良反应。 总之,大黄甘草汤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方剂,具有显著的疗效,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医嘱,避免出现不良反应。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对大黄甘草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并且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。
2023年12月20日219 0 -
凉血(凉血散血)-《中医名词词典》-
在中医医学中,“凉血”与“散血”是两个重要的概念,它们常常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方法。根据《中医名词词典》,凉血和散血都是特定的治疗方式,它们在中医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概念,了解它们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。 首先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凉血。在中医理论中,凉血指的是一种药物借助其性味等特征,可以调整人体内热血的平衡状态,发挥清热凉血的功效。凉血药物通常用来治疗由血热引起的症状,如口舌生疮、口干咽痛、鼻出血等。在临床应用中,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选择合适的凉血药物来进行调理,以恢复热血的平衡状态,促使身体恢复健康。 而与凉血相对应的是散血。散血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法,它通过疏通经络,舒缓气血,从而起到疏通经络,行气活血的效果。在中医治疗中,散血的方法多种多样,如刮痧、拔罐、针灸等,这些手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散血的效果,使人体的气血畅通,恢复健康。 凉血与散血作为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方法,常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。特别是对于一些热性病、气滞血瘀等病症的治疗,凉血和散血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同时,在预防保健方面,凉血和散血也具有重要意义。在中医理论中有“正气存内不生病”之说,中医治疗中重视调解阴阳平衡,这正是凉血和散血所运用的核心理念。 总之,凉血和散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,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通过运用凉血散血的方法,我们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平衡,疏通经络,促进人体的健康。在未来,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并运用凉血与散血的方法,让中医传统疗法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2023年12月19日271 0 -
白鲜皮-中药材-
白鲜皮,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。它常常被应用在中医药中,被誉为“天然的健康宝库”,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。本文将从白鲜皮的起源、性味归经、药用价值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,来深入了解白鲜皮对我们身体的益处。 一、白鲜皮的起源和特点 白鲜皮,又名白树皮,是指白桦树的树皮,常见于我国东北地区及高寒地区。它通常在春季或初夏剥取,晒干或阴干后而成为中药材。白鲜皮呈小片状,厚薄不一,呈淡黄或浅灰色,具有清香气味。 二、白鲜皮的性味归经 中医认为,白鲜皮性寒味苦,具有清热燥湿、活血化瘀等功效。归肝、肾经,能够对肝、肾有所滋补,对湿热疾病和肾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 三、白鲜皮的药用价值 1. 清热燥湿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,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、泻痢等症状。它能够清热利湿,是夏秋之交,人体容易出现湿热内蕴的时节,适宜的中药材。 2. 活血化瘀 白鲜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常用于治疗痈疽肿毒、疖肿等症状。在中医药中,白鲜皮常常与其它中药材搭配使用,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。 3. 滋阴养肝 白鲜皮对肝脏有滋养作用,常用于治疗肝阴虚引起的头晕、耳鸣、肝经头痛等症状。同时,它也可以帮助滋养肝脏,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。 四、白鲜皮的应用 1. 中医药理疗 在中医理疗中,白鲜皮常用于配伍复方,以治疗相关的病症。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,可以煎汤、泡酒或入丸煎丸等多种方式服用。 2. 保健食品 白鲜皮还可以制成保健食品,在现代饮食养生中得到广泛应用。可以加工成白鲜皮茶、白鲜皮片等形式,方便服用。 3. 美容保健 白鲜皮对肌肤保养也有一定的作用,常用于美容养颜产品中,具有清热利湿、祛痘除疮等功效。 五、饮食中的白鲜皮 此外,白鲜皮也可以作为一种食材应用在日常饮食中。它可以使用在煲汤、炖鸡等菜肴中,既可以增加口感,又能起到清热利湿、健脾温中的作用。通过日常食用,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。 总结:白鲜皮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,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。在今后的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,充分发挥白鲜皮的作用,调理身体,保持健康。
2023年12月6日169 0 -
穴位图解——手少阴心经
手少阴心经 HT 九穴是心经,起于极泉止少冲, 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,例如恶心、头痛、发热等,都可以进行治疗。 激动的情感沸腾而出,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言语来表达。 在少海穴下方有一条骨髁纹,距离头顶的灵道穴后方约一寸半的位置。 在手掌的后面有一个名为“通里”的穴位,距离手掌后面一寸。另外,还有五分穴位位于“通里”穴位的下方。 神门腕横纹上取,少府握拳小指尖, 少冲小指外甲角。 1.极泉(Jíquán)(HT1) 在腋下,位于腋窝中央的位置可以感觉到腋动脉的搏动。 2.青灵(Qīnglíng)(HT2) 在臂前区,距离肘横纹3寸处,位于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。 心经合穴(HT3)是人体穴位之一,也叫少海穴(Shàohǎi),位于手腕内侧,尺骨头下方凹陷处。刺压此穴可缓解焦虑和心悸等症状。 在手肘的前面,沿着肘部水平的横纹,位于上臂骨内侧上方突起的前缘。 HT4,即心经穴,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,位于手掌心,当第四掌骨的尖端与第五掌骨的基底相连接处。按摩心经经穴可以舒缓情绪,有利于心脏健康。 在前臂的前侧,靠近手腕处,距离手腕横纹向上约1.5寸处,位于尺骨侧的腕屈肌腱。 通里(Tōnglǐ)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,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,是心经络穴的第五个穴位。按摩或刺激通里穴可以帮助缓解头痛、颈项疼痛、眩晕等症状。 在前臂靠近手腕处,靠近手掌侧远端横纹上方1寸,靠近尺骨侧的腕屈肌腱。 阴郄(Yīnxì)是中医经络穴位之一,又称心经郄穴,位于前臂内侧,尺骨下端凹陷处。按摩阴郄穴可以缓解心悸、失眠等症状。 在前臂的前侧区域,距离腕掌侧远端横纹约0.5寸处,靠近尺侧的地方有屈腕肌腱。 HT7是心包经的原穴,位于腕横纹上,尺侧横纹旁桡动脉尺侧。有“神门”之称,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穴位。 在腕部内侧的位置,可以触摸到桡骨侧的肌腱横纹末端。 心经荥穴,又名少府,简称HT8,是人体穴位之一。 手掌上,横着数第5个掌指关节近端,位置介于第4和第5根掌骨之间。当握拳时,这个位置位于小指指尖所指的手掌横纹上。 少冲是十二经络穴位中的一穴,又被称为心经井穴,位于手心,当第四、五指掌横纹的端点处。按摩心经井穴可以调整心脏功能、平抑情绪和改善失眠等问题。 在手指上,小指末端靠近手腕处,指甲根部侧面向上0.1寸的位置处,是一个重要的穴位。
2023年11月10日148 0